建设人生|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 “最美交建人”曾玉昆那些事

  • 发布时间:2022-02-05
  • 来源:湖北交投建设集团

  奋斗点亮青春,梦想引领未来。在湖北交投建设集团5年沐风栉雨的大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先进楷模,一个又一个奋勇争先、功勋卓著的先进集体,他们传承、发扬着忠诚奉献、锐意进取、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谱写着新时代湖北交建发展美好新篇章。近期,我们将专题与您分享他们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最美交建人”曾玉昆。

  建设人生|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 “最美交建人”曾玉昆那些事

  人物速写

  

  曾玉昆(左数第二个)与同事讨论项目设计变更事宜

  

  曾玉昆,男,现年44岁,2000年参加工作,现任建设集团合同管理部副部长,这位挺立在建设一线的筑路先锋,从事一线路桥施工技术与造价管理已有20多年,他是克难攻坚“拓荒牛”,是技术创新“开山虎”,是降本创效“巧工匠”。

  

  克难攻坚“拓荒牛”

  他参建的江北高速东沿线项目(简称“江北东”)开建不久,就遇到了地材“拦路虎”。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江北东所在的江汉平原,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只有“水”和“泥”,用于软基填筑的材料及二期基层碎石极度匮乏。时逢国家环保政策趋紧、长江流域荆州段开展禁采,进一步加剧了地材的紧张程度,材料价格基本是一天一个价;不仅如此,由于该项目采用“BOT+EPC”模式,施工合同的签订以施工图预算编制完成为基础,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材料价格基础上。施工合同无法签订,意味项目建设资金和施工进度就难以保障,就会先陷入“停工待料”的局面。一时间解决材料料源问题成为了整个项目工作的首要任务。

  

  面对困境,曾玉昆不等不靠,抓住材料这个“牛鼻子”,联合施工单位,组队开展料源和材料价格调查,数月间马不停蹄地跑遍了荆门、黄冈、荆州、长沙等地的材料市场,行程超两千公里。通过详尽的调查和反复论证,最终妥善了材料价格的确定,为施工图预算编制、各分项承包合同的签订创造了先决条件。他回忆:那段时间,勘察承星履草、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都说江北东建设犹如攀蜀道,而我认为蜀道虽难,行者宜宽。

  

  技术创新“开山虎”

  为了加快项目进展,也为了提升项目科技含金量,江北东项目在湖北首次引进了装配式建造技术,一段总长近10公里的桥梁,将通过工厂预制部件后运到施工现场完成拼装。这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化装配式桥梁,同时还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绿色生态示范工程”。

  

  工业化装配式桥梁就像搭积木,相较于一般现浇梁,能够大大提高建造的效率,但保持结构之间的平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难题。为了使墩柱与承台连接结构之间保持平稳,项目必须攻克桥梁各结构间的受力连接理论试验。为此,半年间他辗转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多地,先后向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广州工业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学者请教,并全程组织了工业化桥梁下部构造承插式连接受力机理及预制管墩刚性连接抗震研究。经过反复的试验论证,最终啃下了工业化桥梁结构件稳定的“硬骨头”。凭借该向研究成果,他申报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用科技为项目建设赋能。

  

  降本创效“巧工匠”

  江北东项目作为“代管+EPC”一体化管理项目,如何在节约概算的同时,实现施工利润“最大化”,这是摆在曾玉昆面前的一次新挑战。

  

  进度就是效益。在主管工业化桥梁部件预制厂期间,为提升生产效能,他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日均生产上部结构桥面板达到了50片,远超设计产能28%,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为项目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

  

  概算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受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江北东项目面临着“超概”的风险。作为项目概算的主管人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从本职出发,坚持设计为施工服务的理念,尝试从项目设计方面打开突破口,减轻项目“超概”压力。他深入项目一线,组织项目公司、设计院、施工方对江北东项目施工图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更贴合项目实际,为项目节省工程造价1.5亿元。为此他被建设集团授予总经理特殊杰出贡献奖三等奖。

  

  最美交建人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迄今黄河百汇成。创新的思想,需要承载敢于破冰、破格、破局的勇气与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坚信积跬步,可以至千里,蜀道虽难,行者宜宽。(党委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文中豪)

  

网上监督平台  举报电话:027-69578979  举报信箱:hbjtjw03@126.com